top of page

為何你擁有越多,卻越焦慮空虛?耶穌2000年前的警告,正刺中現代人的致命痛點!

  • 作家相片: Church iM
    Church iM
  • 11月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
夜深人靜時,你是否也曾感到一陣莫名的空虛?明明社群媒體上的生活光鮮亮麗,事業看似蒸蒸日上,但內心的焦慮與疲憊卻有增無減。我們活在一個不斷被廣告和社會價值觀催促的時代,被告知「你值得更好」、「你必須擁有更多」,於是我們拼命追逐,深怕一停下來就會被世界拋棄。


然而,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最關鍵的問題:「我這麼努力,最終換來的會不會是一場空?」

這篇信息,就像一面鏡子,犀利地照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焦慮。它告訴我們,那份填不滿的空虛,源於我們把生命中最寶貴的精力,錯押在了那些終將褪色的「寶貝」上。


我們汲汲營營,卻常常陷入一個「越追求、越空虛」的迴圈。信息中深刻地剖析了五個現代人最常追逐、卻最容易導致內心破產的目標:


成功的孤島:

我們渴望事業成功,卻常常以犧牲最重要的關係為代價。當你賺得了全世界,回到家卻沒有一個愛你的人在等候,那份成功就成了一座冰冷的孤島。這份成就感,值得你用家庭的溫暖去交換嗎?


財富的U型曲線:

金錢確實能帶來快樂,但研究與無數人的經驗都證明,當財富超過基本需求後,幸福感不但不會等比增長,反而可能開始下滑。因為更多的財富帶來的是更多的憂慮、更複雜的人際關係,以及對失去的恐懼,那份純粹的快樂反而被稀釋了。


「人設」的囚籠:

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,我們精心經營著完美的形象,吃飯要讓手機先「吃」,旅行是為了發文被打卡按讚。我們活在流量與點讚的數據裡,為了維持那個人設,壓力大到讓我們逐漸失去真實的自己。這份虛假的認同感,正在讓你窒息嗎?

短暫快感的麻痺: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一頭栽進短劇、手遊、或無止盡的購物中,享受著短暫的刺激與快感。然而,當第二天醒來,排山倒海而來的卻是更巨大的空虛與失落。這些短暫的麻痺,只是讓我們暫時忘記痛苦,卻從未真正解決問題。


「比較」的地獄:

我們拿著別人的人生劇本,來要求自己。羨慕別人的體態、學歷、伴侶、孩子的成就……當人生變成一場永無止境的「比較」競賽,我們便徹底失去了自己的喜樂,因為總有人比你更「好」。



我們之所以會拼命追逐上述目標,是因為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,其實是三樣東西:「身份認同、生命意義、被愛與接納」。我們渴望知道「我是誰?」「我活著是為了什麼?」「誰會無條件地愛我?」

然而,這個世界無法給你永恆的答案,它只能用更大的謊言和更刺激的慾望來驅使我們,讓我們誤以為擁有更多外在的東西,就能填補內心的那個洞。


找到那份「變賣一切」也值得的生命至寶

聖經中,耶穌用一個比喻點醒我們:天國,就好像一個藏在地裡的寶貝,或一顆價值連城的珠子。當人發現它時,會「歡歡喜喜地」變賣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去換取這個獨一無二的至寶。

這個「至寶」,就是耶穌基督自己,以及祂所帶來的真實同在。


松牧師提醒,「變賣一切」並非指拋棄財產,而是一場生命優先次序的徹底顛覆。當你真正遇見這位能完全接納你不完美、並賦予你永恆價值的主,你才會恍然大悟:


你不用再靠自己的努力去證明價值,因為你的身份已被天父認定。

你不用再害怕失去,因為你擁有了一份誰也奪不走的內在平安。

你所追求的成功、名聲、財富,與這個「至寶」相比,都將黯然失色。


停止用無盡的忙碌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吧!當你願意放下手中緊抓的那些「假寶貝」,重新排列你生命的次序,你會發現,那份尋覓已久的、真實而持久的「歡歡喜喜」,早已在等著你。這不是一門宗教理論,而是一場可以親身經歷的、最深刻的生命轉換。




Copyright  2025  iM行動教會|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